第112章(1 / 2)
三日后探子来报,北狄大军已经完全撤出了陇西。
因失血过多而昏迷的陆随幸好只是受了外伤,恢复得极快,醒来时见众人都围在自己帐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露出一个轻松的笑,从回西北营那日起,一直悬着的担忧终于消散,说道:“一个个都有闲心待在这儿,看来扎亚台已经退兵了。”
徐大夫正给他伤口换药,见他还想撑着站起来,立刻把绷带扎得更牢些。
沈邈点点头,确认了陆随的猜测,道:“他们果然起了疑心。”
其他副将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两人在打什么哑谜。
“主帅,沈军师,你们在说啥?难道不是连城要带着大军回来,北狄这才怕了我们,紧急撤军么?”
沈邈道:“北狄不会放弃攻打凉州,连城恐怕还要在凉州多待些时日。”
“那他们为何……”
陆随这才不再卖关子,解释道:“北狄人喜欢在大昭安插细作,我们未尝不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几日,我命安插我方细作在北狄散播了准格尔部与乌拉汗国私下通信的流言。我想,已经传到北狄王的耳朵里了。”
那副将疑惑道:“但此事我们已有耳闻,并非凭空捏造。北狄难道先前不知此事,还因为这一两句不知真假的流言就轻易撤军?”
“单凭这一件事情自然不足以让他们撤军。但扎亚台就在陇西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却隐瞒不报,不论是为了顺利完成这次进攻,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一旦北狄王知道,他都不会放心扎亚台继续带兵。”
陆随出身西北营,对北狄最知根知底,即便远在京师的时候,也时刻掌握对方的消息。当年乌尔浒还未继位的时候,就有传闻扎亚台有争夺王位之心。扎亚台年纪轻轻便赢了几场久违的胜仗,在北狄威望渐高,本就有他所辖的将士不服,甚至险些出现兵变。
无论是真是假,既然能出此种传闻,两人必不可能毫无芥蒂。
正当帐内议论之时,一名传信兵在账外求见。
陆随刚要奖赏他这次潜入北狄十分及时,他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我们的细作确实已经成功潜入了北狄散布消息,但发现竟有人早我们一步,那人自称是大昭派去的使臣,意图不明,特此来报。”
沈邈道:“未收到朝廷派遣使臣的消息,可有说那人叫什么名字?朝中何官职?”
“他叫楚荆,是前大理寺卿。”
欲加之罪
陆随的脑海中轰的一声,所有的思绪都在这一刻被抽空,只剩一片空白。
他微微颤抖着冲上前,揪住了信使的衣领,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道:“你再说一遍!那个人……是谁?”
信使被陆随突如其来的气势震慑住了,他咽了口唾沫,然后略带紧张地再次清晰说出了那个名字:“是……楚荆。”
“又是他?”一人疑惑道。
楚荆在西北营算是半个名人,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远在西北的弟兄们时刻关注着陆随入朝后的消息,传回来的要么是陆随遭姓楚的大理寺卿诬陷险些下狱,要么就是那姓楚的自己掉下悬崖还要拉上陆随给他垫背,总而言之两人是水火不容,一心想置对方于死的关系。
那人没察觉陆随越来越难看的脸色,道:“此人阴险狡诈,这次为何要帮我们?”
知道内情的沈邈只觉得事情不妙,命众人退下后,才安慰道:“也许真是李锡秘密遣他出使,你也不必太过忧虑。”
陆随本就信不过李锡,反问道:“那群腐儒不知变通,不久前才有翰林因提议求和被残杀,李锡这懦弱皇帝若有此担当,何不光明正大命楚荆出使。”
气还未消,陆随只紧握着拳头,懊恼地摇头:“我当初,不该留他在长安。”
御书房殿门外,一群文官已经跪了两个时辰。
手中一封封弹劾奏疏,一字一句都是楚荆的罪状。
还有早就致仕的老太傅,被人搀扶着进宫,长衫一摆,颤悠悠地跪地,声音异常洪亮,道:“国子监学子一片丹心,求陛下赦免无罪之人,严惩楚荆此等乱臣贼子!”
一声声上奏传入殿内,可殿门紧闭着,唯有殿中人无动于衷。
王礼姗姗来迟,被急的满头大汗的胡公公迎入殿内。
李锡见殿门开了,立刻道:“阁老,你终于来了。”
王礼抬袖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面露担忧道:“陛下,这是发生了何时,为何大家都跪在殿外?”
见李锡为难,胡公公最懂察言观色,说道:“唉,还不是因为派楚荆议和一事,现在可都闹翻天了。”
王礼惊讶道:“臣怎么从未听闻此事?”
胡公公道:“这消息是从昨日传起的,一夜间满城百姓老小都在传,现在京城谣言四起,说什么大昭要割地赔款,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大早又有国子监的学生带头闹事,还差点烧了大理寺,说什么要把那奸贼大理寺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