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1 / 4)
毛妈絮絮叨叨的,还给毛思嘉戴好了帽子,这才送她出了办公室。
抱着一包布料,毛思嘉小心地走在纺织厂的过道上,这日子滴水成冰的,路面打滑的厉害。她穿的五眼棉鞋又是塑料底,特别滑,不小心不行。
经过锅炉房附近的时候,屋子里冒出白茫茫的雾气,这边她很熟,因为纺织厂的浴室就在这边,即使是冬天她也一个礼拜来两次。扫了一眼,毛思嘉的视线忽然定住了,她看到了一个熟人。
那个人本来没看到毛思嘉,但好巧不巧地抬头,两个人视线就交汇了。
毛思嘉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所以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刘妮脸涨的通红,就这样看着毛思嘉她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毛思嘉!就在这时,锅炉房旁边的澡堂子走出一个年轻女工,看到毛思嘉就笑了:“思嘉今天来洗澡的吗?”
毛思嘉飞快摇头,把自己手上的布料举了起来:“厂子里处理次品,我妈喊我来一起选布料!”
“哦哦哦!”年轻女工像是才想起来这件事一样。毛思嘉知道对方确实可以不在意,盖因这个年轻女工爸爸是纺织厂副厂长,母亲也是厂子里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从来不用考虑布料的问题。
两个人交流了几句。
刘妮并没有走,她本来想走的,这个时候更像是在发呆。
毛思嘉衣服多,隔很久才能见她穿重样的衣服,这是班上的同学都知道的事情,刘妮还拿这个批评过她作风不好,不知道节俭。但是说实在的,谁不羡慕她可以经常穿好看的衣裳呢?
现在她算是知道了,原来毛思嘉家里有人在纺织厂上班,常常可以弄到纺织厂处理品。有这样的条件,在穿衣上面肯定是比一般人条件优越很多的。
毛思嘉今天穿的这一身也是她从来没有看过的,不知道是以前没机会穿到学校里,还是新做的。灯芯绒面的棉衣相比起自己身上奶奶手制的棉袄要轻巧多了,栽绒的领子可能是学的军装,特别好看
红帽子、红围脖刘妮扯了扯脖子上系的十分紧实的帽绳,从来没觉得这么难看过!
她的这顶毛线帽是灰色的,并不是新的冒险,而是弟弟长大后小时候一件毛线坎肩给拆了织的。相比起新毛线,旧毛线再织总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
和年轻女工说了几句话,毛思嘉又朝刘妮点头打了个招呼,意思是自己要走了。至于说几句话、寒暄一番,这是她没有想过的。一方面是两个人关系不好,没必要寒暄。另一方面,毛思嘉觉得刘妮可能也不想和她寒暄。
刚刚刘妮也不是在那儿玩儿,她都看到对方带的小筐和火钳了。她猜对方住的比她还近,这是过来捡煤核了。
如今的首都要各家烧煤过冬,煤这东西并不贵,至少在市场上买卖时不贵,毛思嘉猜测为了保证居民生活,价格是调节过的。而且冬天么,各个单位通常还有取暖费上的补贴(职工住房有暖气的,就没有这个补贴了)。
但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相对拮据的人家有各自节省的办法。
工厂锅炉房用煤块多,也比较粗放,所以用完的煤渣里面常常有一些没有烧透的煤。这些家庭就会派孩子去捡煤,这种就算是‘捡煤核’的。毛思嘉也捡过煤核,但不是为了家里,而是学校组织学生做的。
为的是提倡节约后来这些煤核都拿给学校用了。他们学校教室里是没有暖气的,平常也是烧煤取暖,所以用得着。
‘捡煤核’在家长眼中只是一种节约的小技巧而已,但在孩子们眼中却不是这么简单。即使这个年代提倡勤俭节约,提倡艰苦朴素,可人性里面一些轻易无法改变的东西依旧存在,比如说嫌贫爱富。
别看这个年代大家都穷,但在大家生活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也有日子过的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对于捡煤核的同龄人,孩子们是不吝嘲笑的。‘捡煤核的’,这就是一种孩子们会心领神会的叫法。
至于这里面到底是恶意居多,还是开玩笑的心情居多,这个不好说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显然不会有什么好感觉。
毛思嘉不是真正的孩子,当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只不过她这个人同理心比较强,会为别人的尴尬处境感到尴尬。所以她很快就意识到了,她留在这里只会让刘妮感到尴尬。
她又无心看对方的笑话,或者说她从根本上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早点儿走还比较好。
回到家后把早上热在生炉子上的粥拿出来喝了,冬天日子短。上班的人就算了,毛思嘉这个放了假的人,又不需要早起。早上起来吃了饭就十点钟了,中饭经常是不吃的,只在一两点钟的时候喝点儿粥、冲点儿麦乳精、芝麻糊之类的东西对付过去。
喝完粥,也没有怎么休息,擦擦嘴又出门了。毛妈叮嘱过的,要去煤站买煤。
之所以要叮嘱毛思嘉,是因为煤并不是天天能买!每个煤站的规矩还不太一样,但大都还是在月初、月中、月底这样的日子固定一两天卖煤。煤站辐射的居民都要在这一两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