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3 / 4)
还压着报纸的苏有粮就如愿地吸引到了社员们的注意力,有那好事顺便也想偷懒的,一看见苏有粮,就立马喊道:“粮子回来了!”
听见这话,正埋头苦干于田地里的乡亲们也都抬起了头,迎着阳光看着向他们走过来的苏有粮,跟着一起问道:“有粮,你咋又是一个人回来的啊?你媳妇儿和秋月呢,咋没跟着一起啊!”
苏有粮将自行车停好后,说道:“嗐,这不是秋月头些日子考了全地区第一,现在学校那边不放人说要给她补习初中知识,我媳妇儿那边又马上就要成为妇联里的正式工人当干事,好多事情都得忙活嘛。所以,就只能我一个人回来了。”
说着,苏有粮还不忘挥了挥被他拿在手里的报纸,向已经为自己刚刚那番话感到震惊的乡亲们又放出一个“大雷”:“当然了,我这趟主要回来还是想要跟乡亲们回来报喜——”
听见这话,众人心想,你闺女已经考了全地区第一,你媳妇儿又突然成了妇联干事,你还说要报喜?难不成,是你也跟着赚大钱,还是要在县城里买房了?!
苏有粮:“我家秋月上省城报纸了!”
社员们:“!!!”
所谓一石惊起千层浪,苏有粮这是直接扔了三块巨石,给了众人甩了一个浪上加浪的群攻技能啊。
一时间,哪怕是有心想要让大伙儿先把地里头的活儿干完再去跟苏有粮聊天唠嗑的郭队长听到苏秋月上报纸的这个消息以后,也都全然把上工这事儿给抛到了脑后,直接拨开众人,小跑到了最前面,似乎是想要拿到苏有粮手里头的报纸,一探真假。
在拿到报纸以后,郭队长最先看到的,是被印在上面一张大大的,来自苏秋月和县领导书记握手的照片。只这一眼,就够郭队长相信,也震惊的了。
而紧随其后,更让他倍感激动的,应该就是在照片下面那一行小字写着的“苏秋月同学个人介绍”的内容了。
——“苏秋月同学,一个距离13岁还有四个月的小姑娘。作为这一次取得全地区第一名好成绩的她其实并不是从小就生活在县城这个有着良好教育环境的地方,而是来自大江县下的靠山屯大队,九岁才上小学,却因为其异人的天赋而在十二岁那年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以后,被大江县县小学的蔡校长慧眼识珠……”
对于郭队长而言,开头和结尾写的那些内容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上面写着的那几个“靠山屯大队”的名字。
虽然这通篇的内容不是苏秋月的作文文章,就是她的学习经历,但在郭队长看来,靠山屯大队这五个字的名字只要能出现在这一篇被印在省城日报的上面,那四舍五入就等于是他们整个大队都跟着一起上了报纸!
为此,在郭队长不知不觉中,他就已经当着众人面儿,将那行小段的个人简介,也是有着靠山屯大队名字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而同样听到了自己大队的名字竟然也跟着一起上了报纸的社员们,也都激动地盯着郭队长手里的报纸,仿佛那上面长满了育苗一样,目光都热切得快要给报纸看破了。
“这都是沾了你们家秋月的光啊!粮子你这个闺女养得值,是个好孩子!”
郭队长的话一出,也叫大伙儿都意识到了大队的名字之所以能上报纸,都是因为苏有粮家的秋月,那个也曾经被他们这群人说过的懒丫头考取了全地区第一名才能被省城报纸看上,让他们靠山屯大队也跟着一起被人所知道。
这让众人将原本看向报纸的目光,都改看向了苏有粮。
“秋月她爸,你刚说咱秋月考了全地区第一?”
“我的老天爷啊,我长这么大连省城都没去过呢,可秋月这娃却已经成了整个地区的第一名了!”
“要我说啊,从前咱这观点还真是有问题。别看秋月在干活上面不行,但这娃学习却厉害得很,要是我家娃也能给我考个第一名回来就好了,不说地区第一,考个咱大队小学的第一也行啊。”
“哎呀你们没听刚秋月她爸还说秋月她妈也马上就要在县里头当正式工人了吗!秋月她爸,你赶紧给咱们讲讲,这是咋回事呗?”
大伙儿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对苏有粮的吹捧不说,更是不用商量,直接就都默契地将平日里对苏有粮的称呼,变成了“秋月她爸”这样的喊法。
对此,苏有粮也没故意端架子,扬着手里头的报纸,在得到郭队长的同意以后,便大声招呼着乡亲们一块儿去大队会议室,名曰想跟大伙儿一起坐下来唠家常。
然而他这副一呼百应的做派却也没能得到整个大队社员们的回应。
比如,从苏有粮开口说出苏秋月得了全地区第一名,田凤娟要成正式工的第一句话时,就一直阴沉着脸站在人群之外的,那几个全程都没有得到苏有粮和其他人半点眼神的老苏家人。
其中,以苏有田为首,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心里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在听到苏有粮说了那么多吊人胃口的话以后,他最终也还是在苏有年和刘梅两口子
↑返回顶部↑